背景图
爆火的胖猫,撕裂的世界:也谈性别对立和回声室效应

前言

又一次,性别对立的议题出现在热搜。这不是第一次,也绝不会是最后一次。

在搜索 #杨笠 京东# 之前,我们不妨回过头看看,上一次火爆全网的“胖猫事件”,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。

如果大数据将这篇文章推向了你,那想必你已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。

观点性表述已加粗,抛砖引玉,感谢你能读完全文,也盼能在留言区得你高见!

谁也没想到,一名男子的去世竟能掀起网络舆论场的轩然大波。

5月3日,#胖猫谭竹#上了全网热搜。游戏代练“胖猫”是一名21岁的男生。他和28岁女生谭某网恋两年间,曾为谭某去重庆奔现,为她省吃俭用,并转账51万多。4月11日凌晨,胖猫在女友提出分手后在重庆跳江自杀。胖猫去世后,其姐姐刘某在网络上曝光弟弟与谭某的聊天转账记录,一时间争议四起。5月19日,重庆警方发布胖猫事件调查通报,通报称,“胖猫”与谭某存在真实的恋爱关系,谭某并未以恋爱为名骗取“胖猫”财物,不构成欺骗犯罪;此外,经警方调查,“胖猫”姐姐刘某故意在互联网发布相关隐私信息以博取网友同情。这段因刘某引发的网络舆论闹剧最终以警方的通报“尘埃落定”,就此收局。

大量网友知晓此事后点外卖送至事发地(重庆长江大桥),祭奠“胖猫”。(图源:互联网)

伊始:世界已然撕裂

一石激起千层浪。“胖猫事件”一经发酵,在警方通报尚未出炉之际,便已在互联网掀起轩然大波,其暗含的性别对立之象亦愈演愈烈。

在贴吧、知乎、酷安等男性用户居多的平台,评论大多站在“胖猫”(男性受害者)视角,心疼在恋爱中无条件付出的一方,并由此引申出男性在恋爱中“类似的”“被女方逼入绝境的”“普遍遭遇”,激起对女方甚至女性群体的讨伐。更有相当一部分人,在胖猫跳江的位置堆放外卖、鲜花等祭品,借此控诉胖猫所代表的“男性的弱势地位”,煽动起一场感动式狂欢。

消息一出,部分男性用户开始“觉醒”!

而在以女性用户为主的小红书(年轻用户居多)、微博等平台,评论则几乎一边倒地认为,作为男性的胖猫死后能获得全网关注并控制公共资源,相比之下,女性受害者往往被人们忽视,“女性受害的案件比比皆是,但女性受害的新闻算不得新闻”,权益赤字意味着女性永远处于弱势地位。此外,还有一些留言表达了对男生“以死明志”的鄙视和恐惧。

另一边,一些女性也开始“觉醒”了!

上述两类大相径庭的观点,恰似分处于两个泾渭分明的撕裂世界,彼此势同水火、难以相容。但饶有趣味的是,这两种观点竟皆发端于同一信息源。可见,虽然针对的主体别无二致,但不同的侧重点与叙述方式,也能巧妙地将其塑造成对自身最为有利的面貌。

几乎所有的评价性叙事都可以根据立场来选择用词表述。(图源:gi-de.com)

反转:一场被精心策划的互联网闹剧

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,社交媒体使得人人都可以轻易发布未经查证的消息,令真相比以往更难以获得,很多人形容社会进入“后真相”时代。很多时候,随着报道的不断深入,事实被更加客观全面地呈现在受众面前,受众立场随之急剧逆转,并表现出与之前截然相反的态度。

“胖猫”事件中,在警方发布通报之前,广大网友仅凭胖猫姐姐的发声和相关截图,便认定谭某为“网恋中的诈骗者”,对谭某展开语言攻击等网络暴力行为。在通报发布之后,网友们方才惊觉此前的草率与冲动。

部分博主的事后道歉

在精心策划下,利益方推动事件舆论朝着他们预期的方向发展,为大众构建起一个回声室,隔绝其他声音。大众由此变成了被流量裹挟的被动跟随者,沦为流量的附庸,在这个回声室里配合上演一出闹剧,被利用了却仍不自知。

困局:回声室效应下的性别对立

从事件伊始到反转,无论是男性用户还是女性用户,皆身处相对同质化的封闭环境中,讨论单一来源的信息,分享相同的观点。大数据算法和利益方将用户困于无形囹圄之中,让用户鲜有机会接触到与自己(或利益方)立场相悖的观点,把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当成主流观点,误以为自己所获知的便是事实的全貌。这便是回声室效应(Echo Chamber Situation)。

回声室效应指在封闭环境中人们只接触相似观点,强化固有认知。(图源:Reddit)

在“胖猫事件”中,男性用户聚焦于胖猫的倾心付出和悲剧结局,还有他们所认定的不公平待遇;女性用户则将关注点置于女性受害者长久以来被忽视的社会现象。不同性别的用户一旦发声,便能在各自的圈层中收获无数应和之声。

“胖猫事件”还只是回声室效应的冰山一角。在其他诸多涉及性别对立的议题之上,回声室效应的踪迹如影随形,遍布于争议的每一个角落。

以就业领域为例,部分人认为女性在职场中受到严重的性别歧视。招聘时的性别限制、职业发展的瓶颈等问题使得女性在就业市场上举步维艰。女性用户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求职遭遇,比如被问到是否打算结婚生子、因性别被拒绝晋升等情况。这些经历引起其他女性的强烈共鸣,进而强化了女性在职场处于弱势地位的观点,形成一个封闭的回声室。而男性用户可能觉得自己在工作中承担了更多压力和责任,漫长的工作时间、高强度的竞争以及家庭经济负担等让他们疲惫不堪。他们在自己的圈子里交流和抱怨,认为男性也很不容易,从而构筑起另一个回声室。双方身处各自的回声室中,难以听到对方的声音,致使性别对立在就业问题上日益加剧。

在家庭分工方面,传统观念中女性被赋予更多的家务和育儿责任,而男性则被期望在经济上承担更多。女性用户可能会抱怨自己在家庭中的付出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,觉得自己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工作,压力巨大。她们在与其他女性的交流中,不断强调女性在家庭中的牺牲和不平等地位。而男性用户则可能认为,在家庭成立之初便要承受彩礼的负担,而后自己在外面辛苦工作,为家庭提供了经济支持,回到家却还要面对各种指责,感到委屈和不被理解。双方的争论,同样是回声室效应的表现,使得家庭分工问题上的性别对立难以缓解。

进阶:雄辩胜于事实

倘若说初级阶段的回声室效应尚能基于单一事实,那么其进阶状态则可谓 “抛开事实不谈”,诉诸情感与个人信念远比客观事实更重要——人们往往倾向于为了所坚持的立场去选择适宜的事实论据,而非依据事实来确定立场。更有甚者,言论全然无需事实支撑,仅仅是纯粹的情感宣泄。

典型的煽动性言论往往能成为“热门回复”。

心理学的“动机性推理”理论指出,人类太执着于自身立场时,往往会投入额外的认知资源来驳斥相反观点的证据,以让自己更确定自己的信念。这让人们立场先行,把情感和感觉放在首位,证据、事实和真相沦为次要。如此,偏见也能换取共鸣与支持。持不同立场者在各自的回声室内不断加强自己的理据,不断积累情绪,最终致使各方撕裂愈来愈大。

手机应用商店,一款名为Hertown的应用下载量与日俱增。这款应用强制用户实名认证,只允许女性注册登录。女性用户在该平台上探讨女性生理健康问题属于合理现象,然而,在一个没有男性的环境讨论两性关系及两性问题,岂不是荒谬至极?

无男性环境论两性问题显荒谬。
对立越严重,流量越大,怎会不是好事?

Hertown绝不是个例。百度贴吧、豆瓣小组、虎扑板块、微博超话……与快手、抖音等不同,这些回声室并非由算法推送造成,而是用户主动搜寻加入的,因而事实更匮乏,论点更偏激。当偏激的观点得到认可,失智的认可又反哺于更暴戾的观点,最终形成对异性的肆意侮辱和人身攻击,着实令人侧目,且已然逼近法律边缘。

“孙笑川吧”曾被形象地誉为“男厕所”。(因官方清理,大部分帖子已被删除,无法截图)
对等地,曾经的“小红书”就像“女厕所”。

破局:走出回声室

对立的撕裂社会里没有受益者。笔者以为,要弥合对立,双方需走出回声室,在此过程中,有三点值得需着重指出。

第一,平权行动并不是一场零和博弈(Zero-sum Game),一方的收益绝不等同于另一方的损失,女性平权不会剥削男性权益(如高铁列车上增售卫生巾)。相反,女性平权对男性和女性都具有积极的意义。

高铁缺的不仅是卫生巾,还有国铁管理层走出回声室的觉悟和魄力。

个人层面上,男性可以摆脱传统束缚,不必再承受“必须坚强”、“要成为家庭的经济支柱”等负担和心理压力,且在平等的关系中,男性能与女性建立更深入的沟通和更美好的关系;家庭层面上,平权运动促使家庭责任重新分配,夫妻双方可以共同协商、共同决策;社会层面上,女性领导的加入能为决策提供更多元的视角和更广泛的利益覆盖面,营造更加和谐、包容的社会环境。

第二,笔者呼吁多维度看待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,避免陷入“二极管思维”的窠臼。当“女(男)权”成了“女(男)拳”,当他们套上了神圣的光环、追求自己所相信的普世价值之时,是否也该去理解这些不同的声音,而不是只认为自己一定对,无视反对者?毕竟,现实世界不是非黑即白,而是多彩的融合。

一个典型的案例是,如今在招聘时,有部分高劳动强度的岗位将女性排除在外。一方面,此举无疑限制了女性的发展机会,是一种不公平的歧视行为;可另一方面,考虑到女性的客观生理特点,让女性免于苛刻工作条件、承担过高安全风险,不招聘女性又是一种对女性的保护(事实上,《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》列示了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)。还有观点认为,保护女性并不意味着要将她们从这类岗位中排除,而应改善工作环境、提供劳动保护,确保女性在高劳动强度岗位上的安全健康。在笔者看来,与诸多其他类似情形相同,这类情况难以简单地一概而论,反倒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辩题。

第三,不要着急贴标签——洞悉群体的多样性至关重要。当我们脱口而出“所有的男(女)性都是……”的时候,是否有想过,也许只是与我们有过交集的个体有这些特性,而他(她)们不能代表整体?无论是蝈蝻、普信男、金针菇,还是绿茶婊、田园女、白莲花……这些标签以污名化的方式强行制造对立,断绝了理性沟通的可能性。它们不能帮助你走出回声室、理解这个复杂世界,也不能帮助你理解屏幕背后那些活生生的人。

结语:打破效应,弥合对立

不同性别的个体,各自都秉持着自身的立场与经验,身处不同的认知岛屿。胖猫留给我们的,除了茶余饭后的谈资,还有如何打破回声室效应、跨越偏见与误解、弥合性别对立的问题。


发表您的看法

加载失败,请刷新页面。若该问题持续出现,则可能是评论区被禁用。